近年來X射線衍射測試分析技術發展迅速,XRD受到眾多科研人員的重視。據此,材料人共邀請4位在此方向研究的老師,舉辦第二期線上X射線衍射技術研討會。
直播時間:2021年3月27日,下午2點
會議安排
1、14:00-14:40黃繼武——PXRD在材料中的一些應用
2、14:40-15:20陳雷—— 鋰離子化合物晶體結構局域對稱性破缺
3、15:20-16:00王煥華——現代X射線散射、衍射和反射方法的前沿發展與應用
4、16:00-16:40李暉——晶體結構解析新思路——電荷密度圖清晰度與贗原子理論
嘉賓介紹
1、黃繼武,材料物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有色金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作。主要從事材料微觀結構研究和新材料組織與性能研究。長期承擔《晶體X射線衍射》、《現代物理分析測試技術》和《材料結構分析》等研究生課程教學,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出版教材:1)多晶材料X射線衍射實驗原理方法與應用》,冶金工業出版社,國家二十五規劃教材,2012,2021;2)X射線衍射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21。
2、陳雷,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擔任國際期刊《Current Chinese Science:Electronic and Crystal structures》編輯。陳雷教授2007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核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半導體照明、量子點顯示、醫用光源和光生物作用交叉學科研究。陳雷教授精通發光材料與發光物理,掌握制備與表征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一流期刊(如Materials Today、Advanced Science、Chemistry of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 Journal等)已發表SCI論文65篇,總被引用2045次(Google Scholar),單篇最高引用439次,h指數20;申請發明專利23件、PCT專利4件、美國專利1件、澳大利亞專利2件、實用新型2件,獲發明專利授權8件。陳雷教授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與大科學裝置聯合基金項目,以項目組副組長(總26人排名第二)與子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863計劃1項,承擔安徽省科技攻關、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協同創新等項目。研究論文分別被ACS Comb. Sci. 和Lumin.刊登為期刊封面,被Lumin.期刊選為Featured article,被Adv. Sci.期刊選為Frontispiece。陳雷教授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產業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并取得良好經濟效果。以第一完成人分別榮獲2020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019年“中國眼谷·創新創業全球挑戰賽”優秀獎、2018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排名第六榮獲2019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王煥華,博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1995年獲得山東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2001年獲得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學位。2001-2003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應用與工程物理系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美國佐治亞大學做研究助理。自2004年10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于2005.11-2006.11間在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做訪問研究員,于2012.2-2013.4間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做訪問學者,于2014.02-2014.06間在加拿大光源開展合作研究,2017.12-2018.03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先進光子源開展關鍵技術出國培訓項目?,F任中科院高能所同步輻射裝置漫散射實驗站(BSRF-1W1A)和北京高能光源低維結構探針(HEPS-LoDiSP)光束線站負責人,并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X射線晶體學》和《現代X射線物理的原理與應用》。
主要研究方向:(1)同步輻射X射線散射、衍射和反射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漫散射、時間分辨X射線散射、廣角衍射、掠入射衍射、X射線反射、異常X射線散射等;(2)薄膜、異質結和納米結構的制備和表征:目前主要研究促進薄膜層狀生長的物理效應、低維材料量子相變的界面調制。與國內外同行開展合作研究,發表論文與專利70余篇/項。
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1)儀器發展方面,參與建成了CHESS-G3實驗站,主持升級改造BSRF-1W1A,主持設計建設HEPS-LoDiSP,發明了一些新型光束線站技術設備;2)開發了一些X射線散射、衍射與反射的數據采集與數據分析程序;3)首次設計合成了SrTiO3:Sb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首次制成了SnO2基同質透明結二極管SnO2:Ga/SnO2:Sb和SnO2:Ga/SnO2:F;4)發明了系統消光材料的設計方法和基于鐵磁共振的RFID條形碼(國際專利,合作);5)與人合作發現了拓撲絕緣體Bi2Te3薄膜在Si(111)-(7?7)上生長時首先形成單原子浸潤層;6)提出了把復雜化合物晶體薄膜本性上的三維島狀生長模式調制為二維層狀生長模式的倏逝波調制效應。
4、李暉,副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1998-2002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2002-2003年,德國 Bayreuth 大學博士后;2004-2007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7-至今,北京工業大學固體所工作。主要從事XRD晶體學理論與相關技術研究,包括晶體結構解析及最大熵電荷密度分析研究。設計開發有最大熵電荷密度計算軟件包——RainbowMEM;北京同步輻射高壓單晶衍射實驗裝置整套測控及數據處理軟件包——HPSRD;粉末衍射實驗數據處理軟件包——TopMINI 等。
聯系方式
目前尚有部分報告未安排,誠邀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來本次研討會做報告。
聯系人:材料人客服小錢
微信:cailiaoren005
郵箱:chenchen@caili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