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網暫定6月5日全天舉辦第一屆生物材料、仿生材料及其器件技術研討會
時間:9:00-12:00;13:30-18:00
會議協辦:沃特世
研討議程
1:9:30-10:30
唐本忠,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實驗室主任。
報告主題:新概念生物活性發光材料
2:10:30-11:10
蔡麒,沃特世大中華區材料科學市場高級經理。
報告主題:生物醫用材料的可浸提物和可瀝濾物(E&L)研究思路
3:11:10-11:50
王輝亮,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
報告主題:刺激特定神經元的微創方法
4:13:00-13:40
顧臻,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藥學院院長。
報告主題:生理響應性仿生遞藥系統
5:13:40-14:20
何前軍,博士,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
報告主題:遞釋氣體分子的納米生物醫用材料
6:14:20-15:00
仰大勇,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報告主題:DNA:從生命分子到功能材料
7:15:00-15:40
曾慶豐,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博導,點云生物創始人,邁海材料基因組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
報告主題:生物陶瓷3D打印技術與應用
8:15:40-16:20
余林蔚,南京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主題:Growth integration of silicon nanowire on planar and 3D architect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nics
報告嘉賓
1:唐本忠:新概念生物活性發光材料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張鑒泉理學教授、化學系與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研究院院長。
2:何前軍:遞釋氣體分子的納米生物醫用材料
博士,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2010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并留所任助理研究員;2012年~2014年,在英國利茲大學任瑪麗居里學者;然后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于2015.7在深圳大學任教授、領軍學者、博士生導師、“Lab of Advanced Nanomedicine”負責人。長期從事納米生物醫用材料方面的研究,開辟了“納米氣體醫學”研究領域,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氫熱療法”和“多級分步靶向氣體傳輸”的概念。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National Science Review、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80多篇,h指數52,2018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曾榮獲歐盟瑪麗?居里國際引進人才獎、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中國新銳科技人物獎、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百篇優博”等獎勵?,F擔任Medical Gas Research和Chemical Synthesis雜志副主編,擔任國際氫分子生物醫學會理事、中國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Nature和Science系列等國際著名期刊和國家基金項目的通訊評審人。
3:王輝亮:刺激特定神經元的微創方法
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分校的生物醫學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 現在研究方向包括神經工程,納米生物材料,可穿戴生物電子設備等方面。王博士本科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師從鮑哲南教授。之后在斯坦福生物工程系Karl Deisseroth組從事博士后研究。王博士在Science, PNA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雜志上發表了近30篇論文,引用超過6000次,H index為25。王博士曾經獲得過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優秀研究生金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F32博士后基金項目,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K01科學家研究與培訓發展基金等。
4:曾慶豐: 生物陶瓷3D打印技術與應用
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博導,點云生物創始人,邁海材料基因組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全國醫用增材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專家,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用增材制造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骨科3D打印技術創新聯盟常務理事。先后在英國思詹斯克萊德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普瓦捷大學開展生物陶瓷快速制造、材料基因組、材料模擬設計訪問研究。擔任Nature出版集團Scientific Reports雜志編委。獲國家發明專利數十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課題。率領團隊自2004年一直致力于3D打印可再生人工骨核心技術研發。2016年9月獲得中國寧波第三屆全球新材料行業大賽一等獎。2017年度西安高新區優秀硬科技創業企業。2018年2月在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世界首例大段骨缺損再生修復臨床試驗。同年10月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月獲增材制造全球創新大賽最具前沿突破獎。2019年8月入選西安未來之星TOP100企業,2020年12月入選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明日之星”。
5:顧臻:生理響應性仿生遞藥系統
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藥學院院長。本科、碩士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系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2010年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博士后獲聘于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Koch癌癥綜合研究院、哈佛大學醫學院。2012-2018年任教于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獲評Jackson Family杰出講席教授。2018-2020年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生物技術/生物醫學與工程培訓中心主任。2020年9月全職受聘于浙江大學。其指導的“iMedication-智能醫藥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質遞藥系統、生理響應材料、免疫治療制劑、細胞治療策略等。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20余篇,授權企業專利100余項。顧臻教授曾獲“斯隆研究獎”、英國皇家化學會Felix Franks獎章、國際藥物控釋學會“青年學者獎”、美國糖尿病學會“Pathway”研究獎等?!堵槭±砉た萍荚u論》曾將其評為“世界青年創新者”。2019年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其課題組首次報道了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貼片”的原型,提出了閉路透皮遞藥系統的新概念,并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細胞的代謝通路遞送藥物,相關技術正在臨床轉化。顧臻教授目前擔任《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副主編。
6.蔡麒:生物醫用材料的可浸提物和可瀝濾物(E&L)研究思路
沃特世大中華區材料科學市場高級經理
7.仰大勇:DNA:從生命分子到功能材料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任院長助理和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獲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基金委“優青”(結題優秀)和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資助。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碩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荷蘭奈梅亨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DNA生物功能材料。近年來以通訊作者在Chem Rev(1)、J Am Chem Soc(3)、Angew Chem(4)、Nat Commun(1)、Prog Polym Sci(2)、Nano Today (2)、Biomaterials(5)和Nano Lett(1)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8.余林蔚:Growth integration of silicon nanowire on planar and 3D architect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nics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雙創個人及團隊計劃”及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資助,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終身職位研究員,《Nanotechnology》編委會委員。2001年獲南京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2001-02團中央第三屆研究生青年志愿者支教團;2007獲南京大學固體電子與微電子學博士學位;2007-09法國巴黎綜合理工LPICM實驗室博士后;2009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終身職位研究員;2013入職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納米線生長調控和器件應用領域的一系列原創性工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PRL,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 ACS Nano,AM,AFM,Nano Energy等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相關成果多次被學術新聞媒體Phys.org, SPIE Newsroom, APS Physics Focus 和Nature Materials Highlights 報道。申請和獲得國際PCT發明授權專利3項和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2項。承擔和參與多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項重大產學研轉化專項。長期為Nano Letters、ACS Nano,Nano Energy, AM系列, APL,Nanotechnology等國際期刊審稿服務。
嘉賓排序根據行程確定先后
更多嘉賓待定中……
聯系方式
目前尚有部分報告未安排,誠邀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來本次研討會做報告。
聯系人:材料人客服小陳
微信:cailiaorenvip
郵箱:chenchen@cailiaoren.com
 |
張利 (2021-06-07) |
回復TA |
為何沒有顧臻老師、何前軍老師、余林蔚老師等的回放呢?
材料人客服小譚回復:
顧老師的上線了。余老師的沒有回看 (2021-06-12)
 |
M.-Q. Wang (2021-06-05) |
回復TA |
感謝唐老師講解,關于AIE的機理,為什么在dcm這么反常呢
 |
張云飛 (2021-06-05) |
回復TA |
有沒有視頻或者PPT資源可以回看
 |
唐瀟瀟 (2021-06-05) |
回復TA |
余老師您好,請教一下您展示的 金屬液滴形成納米線的視頻里, 金屬液滴運動的驅動力是什么?我沒有相關背景,不太理解,謝謝老師解答。
 |
Sam (2021-06-05) |
回復TA |
曾老師好,陶瓷件從打印機完成打印后是否需要在光固化箱二次光固化?陶瓷粉體是否會影響紫外線對樹脂的深層固化?
 |
亞瑟 (2021-06-05) |
回復TA |
請問激光燒結方式打印陶瓷支架的應用前景如何?跟擠出或者光固化相比,是否具有優勢?
 |
慎獨 (2021-06-05) |
回復TA |
陶瓷3d打印材料作為骨修復材料,是否面臨強度不夠的現象,比如填充密質骨
 |
iAstronomy (2021-06-05) |
回復TA |
曾老師,您好,請問現在使用磷酸鈣/可降解聚合物等復合材料修復骨缺損還有什么挑戰嗎?
 |
陽光 (2021-06-05) |
回復TA |
請問曾老師,現在3D打印技術能很好地支持各種骨頭損壞的形狀嗎?如果缺損體積比較大,如何實現修復呢?
 |
han (2021-06-05) |
回復TA |
老師您好,一般認為磷灰石或磷酸鈣骨誘導性差,降解速度很慢,您的結果中6個月能夠實現完全修復,請問采用的是什么材料呢,如何實現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匹配?另外,長段骨尺寸大概是多大,力學性能如何保證?
 |
云鵬 (2021-06-05) |
回復TA |
曾老師,請問您打印的粉體是以漿料的形式擠出嗎?強度和塑形是如何控制的,降解如何匹配不同的人群的
 |
小圓 (2021-06-05) |
回復TA |
曾老師,您好,在做長骨植入時如何固定脆性的陶瓷支架?另外山羊軟骨的修復中關節軟骨缺損的直徑是6毫米,厚度是多少,如何控制?謝謝您!
 |
小鳥學飛 (2021-06-05) |
回復TA |
請問高分子在骨修復的3d打印領域,哪些具有應用前景,能否解答一下
 |
亞瑟 (2021-06-05) |
回復TA |
請問國內3D打印陶瓷骨修復產品,是否已經有藥監局批準的產品上市,或者是已經開展臨床試驗?
 |
鄭斌 (2021-06-05) |
回復TA |
陶瓷材料在體內使用時,還有什么需要改進和優化的地方嗎?比如排異現象,長久使用易感染等,或者別的問題?
 |
LBW (2021-06-05) |
回復TA |
仰老師您好 合成dna的量是毫克級還是微克級?
 |
Karlsurhe (2021-06-05) |
回復TA |
仰老師,您在加入磁性納米顆粒時,DNA水凝膠是否已經形成?如果形成了,磁性納米顆粒是否容易進入水凝膠內部?
 |
momo (2021-06-05) |
回復TA |
DNA骨架的體系,會激活一些以DNA為抗原的免疫的通路嗎,比如TLR9 受體?
 |
z97hzg (2021-06-05) |
回復TA |
仰老師您好,請問您的細胞在水凝膠的磁導航受擠壓之后,細胞受力之后會繼續正常的增殖嗎?還是他的行為會發生變化?
 |
han (2021-06-05) |
回復TA |
感謝仰老師精彩報告,Mg離子介導的納米凝膠組裝,與Mg離子有特異性關系嗎?為什么是Mg,其他金屬離子可以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