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于2021年8月21日下午舉辦鋰離子電池表征與模擬技術研討會
邀請嘉賓
1:馮旭寧: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測試、表征與建模
電池熱安全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電池安全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儲能電池系統“熱安全特性、建模與防控”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揭示了鋰離子電池失效的熱力學機理,建立了鋰離子電池失效反應與傳熱動力學模型。所開發的安全防控技術,廣泛應用于儲能電池及其系統的事故溯源、標準評價、診斷預警、蔓延阻斷等規?;瘧脠鼍?。
2:褚衛國:鋰電納米材料表征方法與技術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納米科學卓越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納米加工實驗室主任。目前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正極納米材料、器件和納米加工及納米光學、傳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Nanolett., ACS Photonics, PRB&D等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申請專利70項,授權40余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課題、973課題以及中科院知識創新、儀器研制等多項課題。目前擔任英國物理學會旗下的Surfac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and Property以及Nanotechnology Letters等國際期刊編委。
3:黃建宇:原位電鏡納米電池研究
燕山大學和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于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此后于日本國家無機材料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學、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波斯頓學院、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先后任職。一直以來以電子顯微鏡為主要研究手段,從事納米力學與能源科學研究工作20多年。在電池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多種納米力學和能源材料透射電鏡-探針顯微鏡(TEM-SPM)的原位定量測量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制造出可在高真空度電鏡中工作的鋰電池,發明了在原子尺度上實時觀察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的新技術,形成了原位納米尺度電化學研究新領域,為鋰離子電池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研究成果在《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Methods》、《PNAS》、《Nano Letters》等雜志上發表,共發表論文250余篇,h因子86,總引用次數近27000次,在各種專業學術會議上發表特邀報告100多次。
4:張曉禹:電極材料的相變與原位表征技術的應用
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金山特聘教授。從事能源材料與電化學相關研究,致力于充放電過程中二次電池的離子傳輸特性和結構變化相關研究。在電極材料設計與結構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973重大專項1項。
嘉賓介紹順序根據行程確定先后
更多嘉賓邀請中……
聯系方式
目前尚有部分報告未安排,誠邀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來本次研討會做報告。
聯系人:材料人客服小陳
微信:cailiaorenvip
郵箱:chenchen@cailiaoren.com